廖耀湘
从此,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力量。
4.新改编
1948年11月13日,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,按照中共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,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、第39、第40、第41、第42、第43、第44、第45、第46、第47、第48、第49军,每军4个师,6万至7万人;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。部队的装备由于辽沈战役的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。
11月下旬,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。
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,东北野战军又与华北军区第2、第3、第4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,共约100万人进行平津战役。平津战役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分割包围,切断退路
11月29日,华北第3兵团向张家口外围据点发起攻击,先后占领柴沟堡、沙岭子等地,包围了张家口,吸引国民党军西援。傅作义急调第35军等部连夜向张家口增援,并令第16军、第104军主力西移,以保持保、平之间的联系。华北第3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乘傅部西调之机,从南北两个方向切断平绥线,分别包围沿线国民党军。傅作义发觉东北野战军入关以后,急调第35军速赴北平,并从天津调8个师加强北平防务。第35军东进时,于2月8日被华北第2兵团包围在新保安;向西接应的敌军主力也被东北野战军追击中歼灭。至此,西线傅部主力被包围在张家口、新保安,其西逃退路被切断。在东线,东北野战军主力先后入关,向平津急进。傅作义令所辖各部向北平、天津、塘沽收缩。东北野战军11个纵队在华北一部的配合下,分别包围了平、津、塘地区,封闭了华北国民党军南逃的道路。东北、华东两支野战军协同作战,依据中央军委“围而不打”和“隔而不围”的指示,仅用20多天的时间,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役分割和战略包围任务。